人類從以物易物的型態進入了以貨幣作為交易工具後,所衍生的煩惱也跟著多如牛毛,從貨幣的型式、發行、儲存、交換、匯兌、借貸、投資等,人類3000年的金融史,從一張椅子(Banco)發展到國家為中心的中央銀行(bank of bank),從金本位發展到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信用貨幣,再到近來令各國央行頭痛的虛擬貨幣及ICO,期間歷經了各種的金融制度變革及商品的創新,都有其時代意義。而人類血淋淋的戰爭歷史背後,其實更隱含毫無煙硝味的貨幣戰爭,即便3000年來金融制度變化再劇烈卻都無法撼動『中心化』的思維,過去『中心化』是效率及信任的象徵,但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,人們開始警覺長久以來的『中心化』思維已經變得步履蹣跚且腐敗不堪。
互聯網自2000年網路泡沫後,小蝦米公司反而浴火重生般的蠶食鯨吞了許多產業龍頭,隨著全球大企業的排名不斷被網路公司超越,過去策略管理談的水平連結或垂直整合也好,多角化經營或集中化策略也罷,現今的發展策略及商業模式卻都不由自主地漸漸向『去中心化』思維靠攏,過去金融保險業『中心化』的商業模式到了bank3.0後再也沒多少人往下談bank4.0了,因Fintech(金融科技)或Techfin(科技金融)早已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,但真正的變革是『中心化』的商業模式,將逐漸被『去中心化』平台經濟所取代。
互聯網科技不斷演進,從2000年Napster的mp3音樂分享網站,其創辦人Shawn Fanning也是Facebook最早的顧問及投資人,因為Napster對版權衝擊過大,最終於2002年破產,但Napster背後的點對點傳輸技術(P2P下載)卻留下來了,此技術思維背後的深沉意義便是『去中心化』,接著上場的是分佈式儲存CDN(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)及分佈式計算(Distributed computing),這些技術概念雖源自於資源共享,但核心思維其實是『去中心化』。
接下來的社群媒體更是讓過去中心化思維的傳統媒體快速崩解,過去,發言權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上,但自媒體的概念讓人人都是『中心』,都有機會成為網紅,換言之,社群媒體便是『去中心化』媒體。
這輛創新的列車繼續開往受中心化思維禁錮多年的金融業,P2P借貸誕生了,網路眾籌上場了,以去中心化技術思維的區塊鍊技術催生了比特幣,目前初估已有1800種的數位虛擬貨幣,因此ICO如星火燎原的速度令各國主管機關嚴陣以待(註: 全稱Initial Coin Offering,意思是“數字貨幣首次公開募資”,概念拷貝自股票市場的IPO,是指企業或非企業組織在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下發行代幣,向投資人募集虛擬貨幣(一般為比特幣、以太坊)的融資活動)。
金融業的本質便是『資金』加『資訊』,在2000年後網路巨頭陸續出現,資金不再是科技業所欠缺的,而『資訊』這個部分本就為其強項,因此矽谷的工程師們會起心動念想吃掉華爾街的午餐是理所當然的,連全球知名的麥肯錫也指出銀行業最大的威脅是亞馬遜及阿里巴巴,數字會說話,根據全球知名智庫CB insights調查全球於2016年共完成240筆融資,金額逾140億美金,23家企業估值達到10億美元(獨角獸公司),而單單2018年第一季總計有投資活動就有323筆(超越2016年一整年度),全球金融創新列車將再繼續往哪兒開無人知曉,就算台灣不是火車頭,但也絕不能脫班掉隊,令人慶幸的是金融創新實驗條例(通稱:監理沙盒)已通過,金管會陸續舉辦說明會協助業者申請進入監理沙盒,或許未來將有許多金融創新的商業模式或服務,值得我們拭目以待。
金融可說是經濟活動的血脈,一個腳步沒跟上全球金融創新列車,未來國家競爭力必定每況愈下。面對此波Fintech浪潮襲來,要迎頭趕上這波浪潮,新創業者或金融機構彼絕不能有此惡性競爭或劃地自限的心態,因為大多數的商業模式創新都是集體協作的成果,世界很大,互聯網的世界更大,產業間就算不是完全合作但也不應再有過去競爭互斥的心態,而應是用競合的方式來共創多贏。金融攸關你我的生活,更攸關企業永續及國家競爭力,金融創新列車,歡迎你和我一起快快上車。
喬安網路平台 展業處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