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業社會有一項重要的觀念,就是「有土斯有財」。土地和房產是財富的重要象徵,因此,財富的流動趨於停滯,而產生貧窮的遺傳現象。以說文解字來說,「貧窮」的貧,就是沒有財產,財產分光了是為「貧」;「窮」則是沒有官位。一個人弓身窩居在洞穴裡,不窮也得窮。所以在農業社會,寒窗苦讀,進入仕途是擺脫窮困的唯一之道。 Read More
「最終的成功來自於大膽的行動和可遇不可求的機會。」
(Realize that ultimate success comes from opportunistic, bold moves which by definition, cannot be planned.)—羅斯‧強森(Frederick Ross Johnson)
這是全球著名的《門口的野蠻人》(Barbarians at the Gate)一書中,主角羅斯‧強森 (F. Ross Johnson),雷諾-納貝斯克公司(RJR Nabisco)的CEO所說的一句話。透過此書,讓人體會網路和個人對世界經濟的操縱影響力之大;它揭露了CEO所擁有的巨大權與利,以及真正的「玩家」如何「翻手為雲,覆手為雨」。
網路充滿著無限想像,遼闊無界、虛擬無形,讓人伸手摸不著邊;但網路的任意門一旦被開啟,虛擬與現實間來往自如,世界的樣貌也隨之改變。
今年3月,2000名網友因「比特幣」投資受騙、血本無歸,920名受害者在網路上組成自救會,提起集體訴訟。警方調查,一名暱稱施凱倫(36歲)的男子靠著在中國開設虛擬貨幣投資網站,於通訊軟體上打著「額外獲利2.5倍」的口號,吸引網友投資虛擬貨幣「比特幣」(Bitcoin),號稱短期內能晉升千萬富翁,短短三周就詐騙達台幣5000萬元。比特幣雖為虛擬貨幣,卻是存在價值的財產,律師警告,施男恐違反《刑法》第339條詐欺得利罪,最重可處5年以下徒刑。
金融的領域五花八門,與全球脈動的變化息息相關,需要許多專業知識的累積,才能夠從實務中慢慢培養相關觀念,然而對於非這領域的人而言,這樣的專業門檻並不是人人都能觸及。「金融電影」的出現除了搭配過往一些指標性事件的探討,更能從中去釐清一些專業知識的運作,更甚者培養對於現今風險社會的省思。
筆者身在台灣唯一也是全世界最早涉獵網路金融借貸(Peer to Peer Lending)的喬美公司,深感網路力量的強大,它不僅為人們帶來便利,更顛覆了許多既有的產業,舉凡住宿、交通、零售等生活上甚至筆者所在的金融產業都將因網路而全面洗牌。反映此現象的是越來越多如「Sharing Economy」、「FinTech」等這些新名詞的出現,而近期最火紅的字非「Growth Hack」莫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