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時代,水平連結的有機生產,生態系的組合,企業間不再是單打獨鬥,而是進入生態系的有機連結,而銀行業正失去資訊流動的主控權。在一個資訊充分對稱的經濟體中,誰擁有資訊,誰就掌控金流的命脈。銀行業失去資訊流動的主控權,銀行業也就從間接金融走向直接金融;銀行的組織結構也就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
一、去中心化
工業經濟時代的垂直整合方式生產,是在資訊不對稱下由中心領導的生產方式。網路經濟時代,資訊充分對稱產生水平連結生產,甚至進入生態系的整合生產。此刻,支撐生產的金融服務業,產生劇烈的變化。首先,銀行業3.0版的e化服務,使分行失去原有的功能,直到目前為止,每家銀行的分行,平均每天的到客數不到27位,有些分行甚至連10位客人都沒有。分行愈多,成本愈高,其存活率也就愈低。
其次,今日銀行業的命脈是資訊,而不是貨幣。企業團體之間所形塑出來的大數據,已經不能由金融業所壟斷。2014年阿里巴巴的螞蟻金服,就以淘寶的數據為基礎,啟動動態的金融服務,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借出兩千億人民幣,而且逾放還低於0.8%。因此,2014年被定位為網路金融元年。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謝平教授首先提互聯網金融核心,金融互聯網也就被定名了。
比爾.蓋茲在2014年曾經說:「傳統銀行若不改變,將是21世紀行將滅絕的恐龍。」他以資訊對稱性的觀點,為銀行業的未來下了定論。其實早在1985年,比爾.蓋茲面對銀行業e化的未來時就曾斷言:「Banking is necessary, but banks are not.」,直到2014年,馬雲終於證明了比爾.蓋茲的先知預測。
Bank 4.0改變傳統銀行的作業模式。從1985年比爾.蓋茲推動金融的e化開始,此趨勢發展已不可逆。2014年,馬雲雖利用大數據推動此趨勢,就銀行業從間接金融走向直接金融來說,是一大變革,然而卻還沒有真正碰觸到Bank 4.0的中心思想,換句話說,馬雲也還沒有做到Bank 4.0。
二、去中介化
網路化生產的水平連結產生去中心化,然而,當資訊在橫向間流動的時後,許多傳統的中介機構消失於無形,卻產生更多生態系的節點(Nodes)。舉個例來說,傳統銀行所倚賴的車貸部門,以及外部行銷的發卡單位,還是和銀行一樣賺資訊不對稱的錢,賺取勞力費用的落差。網路水平生態系的組合,和工業經濟時代的中介全然不同,它會產生更多的中間點,也叫節點,是水流系統中流域的落差。
一輛汽車的生產必需有車軸、馬達、車窗、座椅、外部塑膠組件、螺絲等各種零組件工廠,這些工廠的員工對於金融都有存借的需求。傳統的間接金融是由銀行直接面對任何一部汽車製造從業人員;網路直接金融是把各部份的零件生產、資訊和網路直接金融串接起來,生產單位是保證方,保證員工的借款償付,喬美公司推出的《台灣資金交易所》則可以在資訊對稱的相反保證中,暢行無阻,這是網路資訊時代直接金融體系的生態系組合。
傳統銀行是賺取資訊不對稱的錢,是在政府的特許保證下,吸收不特定人的錢,再貸放給不特定人,賺取利差的行業。在資訊發達的年代,資訊充分對稱的經濟體中,中介機構已經失去存在的意義。淘寶網的物流系統,伴隨著豐富的資訊流,這也是為何廠商在該網站上一個月的營業額只要達到百萬,淘寶網敢在瞬間決定借予廠商數百萬的周轉金,而且隨著貨品的滾滾流動,金流也可以源源不絕的供應,這就是馬雲所形容的動態徵信系統。
馬雲所創辦的螞蟻微服金融是以淘寶物流為基礎的金融服務,而且,借款是其主流業務,這也是供應鏈金融的最佳寫照。
其實,在整個金融服務的流程中,借款和存款,是相對重要且難以區隔的兩件事。「資金交易平台」、「存借一體」和「競標資金」的兩個設計,可以達到資金的最高配置效率,因為「競標」所產生的「利率自主」,是網路世界「為特定供需」搭起橋樑的最佳寫照。
網路不是為創造平衡而存在,網路強調的是「流動比平衡重要」;網路所要創造的是一個生態系,永遠在不平衡中追求平衡的世界。
價值增值是當今一個政府保障人民過著幸福生活的義務。銀行中介化的成本越來越高,甚至在聯合徵信中心,以信評分數做為基礎,聯徵700分以上的人,傳統銀行才願意與之往來;聯徵信評700分以下的人占台灣人口56%,計970萬人。這些被銀行拒於門外的人,並不一定是會倒帳的,卻享受不到國民的基本待遇而終身受困。
聯合徵信中心這些靜態的資料,傳統銀行視為借款的唯一根據。網路金融大數據卻把「社群金融」和「供應鏈金融」的個人需求和行為整理成為資金存借的依據,從這個角度看聯合徵信中心,正日益沉淪而不自知。
《台灣資金交易所》在網路時代不只大大的提高資金配置效率,更因整個FinTech的發展而提高資金的操作效率。資金流的費用越低,則操作效率越高;資金流動的費用越高,則操作效率越低;本資金交易所的運作方式,將成為全球交易費用最低的平台。
三、零邊際成本效應
傳統銀行業為了吸收資金,都在市區最繁華的的街道,建立最富麗堂皇的建築物,吸收俊男美女以招攬客戶。傳統銀行在工業經濟體中,發展出「聯合徵信中心」,由各個銀行集資成立,把各個銀行的借款戶和逾放資料結合起來,以做為銀行業日後放款的標準。
這種靜態的資料在網路經濟時代資訊充分對稱的經濟體中,已被視為是一種違背產業生產規律且阻礙金融業發展的落伍象徵。
工業經濟時代的核心價值是效率化,生產效率化,服務效率化;網路經濟時代水平連結的生產,生產已經成為產業鏈中的附屬品,而其核心價值是「增強關係」。產業間的互相整合,連結而成為生態系的組合。當邊際成本生產成本接近於零的時後,產品和服務也近乎免費。
汽車這項實體的商品,使用者當然需要付費,然而,就汽車的發展效用來看,卻越來越接近免費價格曲線。早期開發的汽車,只能開萬公里就需報廢了,每公里的費用可能要一塊美金。現在汽車越做越好,鋼材的結構不容易損壞,而且使用者意識到,汽車載人或貨物的負擔能量,比起自我負擔少很多,於是車體越做越輕,反而為了提升使用效率,而使汽車電子零件的附屬成本越來越高。
然而,由於汽車的旅程壽命越來越長,網路上推行共乘的Uber公司,詳細的說明車況,造就出美金五百億市值的租車系統,既不浪費,又保持地球生態。
Airbnb公司則把市民多餘的住宅,貼到網路上任君挑選,形成全球最大的沒有實體飯店的旅館,市值也高達數百億美元。
零邊際成本的協同合作消費方式,既符合環保,又不過度浪費,勢必取代以消費刺激生產創造的文明。
在金融界,資訊的流動從中央垂直整合,走向水平連結的時後,金融業則從間接金融走向直接金融。人民在資訊的對稱下,其忠誠度已從公司走向網路,實體分行已經不再是資本而是負債,沉重移動的步伐將是拖垮今日銀行的第一步。
四、生態系的組合
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名言:「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;用進廢退,優勝劣敗。」適者生存,不是智者,更不是強者。
螞蟻、蚊子、蒼蠅、蟑螂,在地球上的物種中,既不是智者,更不是強者,但他們在地球上的存活期間卻不亞於人類,而且還能勝過恐龍,存活在地球上。生物界在地球上還有一項重要的存活法則:單一物種容易遭到毀滅。物種之間的生態連結組織,缺一不可。蚯蚓喜歡以腐蝕的果皮為食物,將龐大的垃圾廚餘轉化成為腐植土。這些充滿益生菌、微生物、礦物質的蚯蚓排泄物,卻滋養出美麗的蔬果、花草、農作物,這就是生態系的循環組合。
然而,當人類為了種植農作物,施放化學肥料並用農藥大量除蟲後,蚯蚓死了,為數龐大的微生物也滅亡了,土壤也硬化了,農作物不依賴化學肥料和農藥再也長不出來了,這就是生態系的斷裂。
自然界的生態系組合,反映在金融圈的上層結構亦復如此。
一個有能的政府應具有提供人民「價值增值」的權利。今天台灣有960萬人約佔56%的人口,無法取得金融服務權,就像土地缺乏肥料般的嗷嗷待哺。另一方面,我們社會卻有六兆的郵政儲金和7,000億簡易壽險屯駐在郵局,這些資金五分之三都是五十五歲以上的人所擁有。老年人不消費,不投資,造成社會資金的停滯。金融的生態鏈因而斷裂,社會怎麼會進步呢!試想,若我們社會的主政者把六兆的郵政儲金活化了,我們社會的經濟自然欣欣向榮。
日本有三百兆日幣的郵政儲金,其中大部分的存款也是五十五歲以上的民眾所擁有。在一個年齡層日趨老化的社會,當父母親九十歲死亡的時後,繼承的兒女已經是五十多歲的耆老之年了,又是一群不投資、不消費的老人。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其任內堅持推動郵政改革,將日本郵政分成三家民營化公司,並讓其自由產生生態系的競爭。於今,日本竟然有一家欣欣向榮的發展,也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,成為全世界郵政民營化的典範。
《台灣資金交易所》零距離的存借競標組合,利用行動互聯網的在線功能,達到空間和時間的一體化,讓邊際成本趨近於零。茲將其功能條列於後,以供參考:
一、節點專利
金融資訊反映網路水平連結生產的事實,讓產業生產間的節點連結,成為網路金融資訊的節點,可即時反應客戶的信用狀況,並採取節點的信用保證手段,由節點和平台利益共享,形成信用的產耗關係,顛覆間接金融的獨享獲利。
二、閘口式登入設計
可方便登入,為最親善的行動互聯網的在線設計,並可在標會的過程中,區分存款者和借款人,以及套利者,方便平台徵信監控管理。
三、最高配置效率
《台灣資金交易所》以競標的手段決定資金的運用。利息出價高者得到總標金,出價低者賺取利息,這是最公平、合理的直接金融資金競標機制。它不只反映個人的資金需求,也反映整個市場的資金需求強度。
四、資金操作成本低
資金操作成本低,表示資金操作效率高;反之,資金操作成本高,表示資金操作效率低。《台灣資金交易所》在行動互聯網的交易下,人人可以隨時隨地在線交易,資金成本很低,這是直接金融行動互聯網應用的最佳典範。
五、虛擬性是信用的延伸
《台灣資金交易所》可以隨時隨地可提供客戶在平台上所累積的信用與資金,讓資金的流通性達到最佳化。
六、衍生性是市場的延伸
當客戶有臨時資金的需求時,《台灣資金交易所》累積的會金隨時可以在平台的次級市場,交易變現。
喬美國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簡永松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