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資金交易所|部落格
分享FinTech大小事!
Home  /  Fintech相關知識 • 金融創新思維  /  從電影《大賣空》窺探華爾街風暴的雛形
Fintech相關知識
2016-03-31

從電影《大賣空》窺探華爾街風暴的雛形

信用違約互換, 大賣空, 槓桿原理, 金融大海嘯 Leave a Comment

 

金融的領域五花八門,與全球脈動的變化息息相關,需要許多專業知識的累積,才能夠從實務中慢慢培養相關觀念,然而對於非這領域的人而言,這樣的專業門檻並不是人人都能觸及。「金融電影」的出現除了搭配過往一些指標性事件的探討,更能從中去釐清一些專業知識的運作,更甚者培養對於現今風險社會的省思。

近年來金融相關電影如數家珍,最常被當作題材的不外乎是華爾街風暴,經典事件如何透過電影的背景描述是值得發人省思的議題,相關電影如:《你整我、我整你》(1983)、《上班女郎》(1988)、《華爾街之狼》(2013)、《華爾街》(1987)、《華爾街:金融萬歲》(2010),一直到近期電影《大賣空》(2015),更是首度以黑色幽默的題材呈現金融危機,這些電影描述在資本主義的範疇之下,不僅僅只是單純描述如何從中謀財,更呈現了一些金融事件的經典。

《大賣空》:金融浩劫中的投資英雄傳

以近期的電影《大賣空》為例,獲得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、最佳導演等五個獎項提名,以及最佳改編劇本獎。除了得獎的名目,它改自《魔球》作者麥克路易斯小說,描述金融界的肥皂劇上演情形,電影用一種時序跳躍、浮誇的編排方式去幫助觀眾了解始末外,其中又重新回顧金融風暴的事件。

2008年的金融海嘯是一場大騙局,以及對貪婪投資者的懲罰。這場金融危機又稱:「次貸危機」、「信用危機」、「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」……等,從2007年的金融危機過後,開始連環出現次級房屋信貸危機,也影響了投資者對金融市場的信心繼而退場。這一連串效應,銜接到2008年後,金融危機正式崩盤,大型金融機構倒塌的爛攤子,被迫由政府強行接收,經濟持續低迷。由這波金融海嘯可以窺探人類操弄金錢市場的錯誤,更甚者可以發現人類對於金錢扭曲的價值觀。

《大賣空》提及許多銀行投資獲利的專業背景,若要精準了解其中的背景會非常艱難,因此透過簡易的敘述,便於讓觀眾更加理解劇情。舉例來說:《大賣空》將「擔保債務憑證(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)」(註1)比喻成海鮮,形容這道菜就是把爛掉過期的魚貨重新打造,讓人有高級料理的錯覺;透過這樣的錯覺,去描述倒債前,這些專業人士如何操弄社會及銀行。

「信用違約互換」:風險世代的「保險」

另外,電影其中有談到一個金融的概念,華爾街銀行家賈德佛奈特耳聞房市將泡沫化,因此要求多家銀行賣「信用違約互換」(為國外債券市場常見的信用衍生產品),會有這樣的作為,簡單來說,是因為他能預估之後產生泡沫化的危機而做出的應對方式,所以換言之,「信用違約互換」就是用來預防破產和呆帳的情況。另一個衍伸意思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保險的概念,只要認為有可能會發生信用違規交易的標的,如債券、證券等等,都可以購買「信用違約互換」。

但是銀行家沒有預估到這波風暴,因此也沒有風險上的顧慮,所以用低價賣給他這筆交易。基金經理人傑米希普利和查理蓋勒也意外發現可以藉由這道警訊,讓他們有小本博大利槓桿(註2)的空間,因此發展一連與華爾街對賭的劇情。

所以從上述來看,究竟這個《大賣空》的「賣空」為何,其實就是購買次貸「信用違約互換」,而最後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倒閉、美國國際集團等會走向破產,其實也是面臨「信用違約互換」的鉅額虧損。

這些金融電影的脈絡,僅僅只是提供一些面臨風險社會操作的省思,中間提及的一些操作手法,雖然未必能夠從現實生活中獲取財富或者防範風險,但是都可以從中去找到自己的金融觀,在反覆追求專業知識的磨合之下,學習更多經驗。

 

註(1): 擔保債務憑證(CDO)是債務債券抵押產品,把所有的抵押打包在一起,並且進行重新的包裝,再以產品的形式推放到市場

註(2):「金融商品價值」 與「所付出的錢」,這兩者之間的比值,稱為槓桿倍數。因此金融槓桿使用恰當,將放大獲利;若使用不當,將快速破產。

 

參考資料:

  • 電影《大賣空》:金融海嘯下,我的字典只有「錢」

封面圖片來源:Dave Center@flickr by CC 2.0

 

Previous Article OurCrowd:以色列最大股權群募平台,如何挺進Fintech 100前十強?
Next Article 中國P2P借貸:蓬勃發展的背後,只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?

About Author

Related Posts

  • 喬安十年如一日,實踐普惠金融的創新

    喬安十年如一日,實踐普惠金融的創新

  • 金融創新列車上你和我

    金融創新列車上你和我

Leave a Reply

取消回覆

分類

  • Fintech最新趨勢
  • Fintech相關知識
  • TFE觀點與評論
  • 其他
  • 金融創新思維

近期文章

  • 喬安十年如一日,實踐普惠金融的創新
  • 金融創新列車上你和我
  • 金融科技下的大數據應用
  • 《TFE台灣資金交易所》周年感言
  • 抵押型標會,安全的「以錢賺錢」之道!

最新回應

    粉絲頁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