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智庫機構「Z/Yen」,近期公佈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,前三名分別為倫敦、紐約、新加坡,除了香港首次掉出前三名之外而引起話題,倫敦近年來的表現也格外令人驚艷。
一般而言,我們會認為紐約是國際金融市場的龍頭,但近幾年隨著金融科技的改變,翻轉了這樣的趨勢。在金融科技不斷革新的同時,英國反其道而行,善用傳統銀行業帶來的優勢,建立起銀行業者與新興金融業的橋樑,成為國際間金融領域的關鍵角色。
英國標準協會(BSI)臺灣分公司總經理蒲樹盛日前也發表英國4大金融科技發展方向,除了軟體開發、平臺化及金融資料分析外,英國也首重金融科技的發展。
2010年倫敦P2P(Peer-to-peer,個人借貸)的領域中,匯兌平台TransferWise和信貸公司Funding Circle是代表公司。其中,TransferWise屬於跨國轉帳服務,運用點對點的轉帳技術,讓人們不需再經由銀行、中介者就能直接將錢轉入對方的戶頭,省下手續費用,流程也方便許多。同時TransferWise也克服了跨國匯兌的問題,發起人透過路透社的中期市場利率為參考依據,希望能找出對雙方來說都公平的匯率。除了TransferWise和Funding Circle外,也有信用評分服務Aire等公司,這些金融科技突破的發想,也促成了英國提早規劃人才整合這件事。
人才為金融科技的創新關鍵
從2012年到2014年,倫敦分別推動了「FinTech Innovation Lab」、「Barclays Accelerator和Level 39」做為金融與科技結合的革新計畫。FinTech Innovation Lab如同創業團隊的推手,與15家公司、金融體系和高級技術主管合作,透過規劃3個月的培訓,直接找到與銀行的合作機會,給予創業團隊實質的合作,相較各種創業比賽的後續效益來說,更有意義。
Barclays與美國知名的創業加速器Techstars合作開設Barclays Accelerator,提供12萬美元做為創業基金與導師服務,協助團隊找到問題核心,並且提供技術應用,讓一般新興的創業團隊可以與迅速與市場接軌。
此外,Level 39的出現,在新創團隊面臨實體空間運用上的不足時,不會成為辦公的阻力。Level 39希望能提供大型會議的討論空間,並提供團隊與投資人的交流會場,讓創業團隊無需擔心空間規劃等問題。
Photo Credit:Heisenberg Media@flickr CC BY 2.0
上述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,關鍵因素在於將金融科技與傳統銀行業互利互惠,建立起金融人才的合作機會,互相資助彼此所需的資源。
台灣在金融科技的政策也參照英國的體系,並且於今年4月中成立金融科技辦公室,希望發展機器人理財、數位金融、大數據應用、雲端及物聯網建設等金融科技的創新服務。目前金管會設立的目標有四,包括:「推動金融科技產業發展」、「建立金融科技創新創業基地」、「育成具潛力的金融科技公司」、「培育金融科技人才」,以提升金融業競爭力;並委託資策會執行為期3年的「金融科技創新創業及人才培育計畫」。
同時,金融總會也於4月14日成立「金融科技創新基地」(FinTechBase),希望能夠透過新平台的產生,促進新創事業發展,以及建立人才的培訓脈絡。金融科技創新基地是國內第一個金融科技創新的加速器,也象徵金融科技的創新也是全球必須掌握的關鍵。
參考資料
封面圖片來源:vimeo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