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充滿著無限想像,遼闊無界、虛擬無形,讓人伸手摸不著邊;但網路的任意門一旦被開啟,虛擬與現實間來往自如,世界的樣貌也隨之改變。
今年3月,2000名網友因「比特幣」投資受騙、血本無歸,920名受害者在網路上組成自救會,提起集體訴訟。警方調查,一名暱稱施凱倫(36歲)的男子靠著在中國開設虛擬貨幣投資網站,於通訊軟體上打著「額外獲利2.5倍」的口號,吸引網友投資虛擬貨幣「比特幣」(Bitcoin),號稱短期內能晉升千萬富翁,短短三周就詐騙達台幣5000萬元。比特幣雖為虛擬貨幣,卻是存在價值的財產,律師警告,施男恐違反《刑法》第339條詐欺得利罪,最重可處5年以下徒刑。
虛擬與現實連結 比特幣「挖礦」交易
比特幣是雙向虛擬貨幣的一種,虛擬與實體貨幣間可自由兌換。最初在2008年,由一位化名「中本聰」的匿名人士發明,是純粹「點對點」(P2P)的計算方式、「去中心化」的特點,讓使用者不須依賴銀行或私人電子公司的發行管理,透過被稱為「挖礦」的複雜電腦運算解謎,「挖出」新的比特幣。最初比特幣的交易只限於網路玩家間,但自從有人建置網路交易平台後,一般消費者也能使用普通貨幣兌換,虛擬貨幣因而和現實世界產生連結。
比特幣的所有紀錄都透明公開,可隨時在網上查閱,要更動任何一筆比特幣的交易,都必須通過所有「節點」同意,而每筆交易資料會儲存在數據區塊鏈(Block chain),難以竄改交易資料;一般人只要持有比特幣電子錢包,就可以透過比特幣交易平台購買比特幣。
比特幣熱潮 機會與風險
比特幣交易少去了金融機構和實體通路,使得交易成本超低,吸引不少個人、企業的注意,紛紛加入比特幣交易的行列;更因為有總量限制,發行數量將逐年遞減,帶來了增值和炒作空間。2010年比特幣開始公開交易時,一個比特幣價值約0.03美元,到了2013年11月底,已升值32,000倍,超過960美元(目前約423美元)。比特幣熱潮讓各國央行與監管單位既期待又怕受傷害,央行總裁彭淮南則認為,「若將來流通的話,只要把它當貴金屬看待即可,央行會密切關注。」
Photo Credit:Venezuelans Using Bitcoin to Bypass Currency Controls
不過,機會與風險是共生存在的,虛擬貨幣沒有央行、法律和國際組織管制,還有被駭客惡意攻擊的風險,有人悲觀看待比特幣發展,認為一旦失控,後果會比實體世界的金融危機更嚴重,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網站 Mt.Gox即是一個慘痛的例子。風波不斷的Mt.Gox先是自曝比特幣交易協定中存在漏洞,限制用戶提現,2014 年2月25日整個網站突然被駭客清空, 28日執行長Mark Karpeles在媒體前正式宣告Mt. Gox聲請破產,且平台已丟失共85萬個比特幣,損失近5億美元。
「比特幣從始至終都是一場實驗,所有的實驗都有失敗的可能。」
今年1月,比特幣社群的領袖之一Mike Hearn,聲稱比特幣正面臨史無前例的威脅:現在交易者已經難以接受比特幣交易的平均時延(Delay,短則一個小時,長則半天),掌管比特幣核心軟體的(以中國人為主)少數精英主義者,卻對提升比特幣核心軟體興致缺缺,認為提升軟體的交易能力將稀釋他們現有的獲利,並削弱他們在比特幣世界的地位;以至於反對、甚至動用權威影響力去封殺那些支持提升交易能力的聲音。
比特幣社群中,一群玩家正使用自己的權威和影響力去攻擊另一群玩家,此現狀被Hearn形容為一場「內戰」(civil war);內戰所帶來的災難,恐怕會比兩年前 Mt.Gox 破產倒閉時大得多。他也提出更深入的哲學層次,探討這場危機反應的人類世界觀:「世界的走向,究竟該由少數的精英,還是廣泛的民主決定?」
參考資料:
封面圖片來源:BTC Keychain@flickr CC BY 2.0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