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最終的成功來自於大膽的行動和可遇不可求的機會。」
(Realize that ultimate success comes from opportunistic, bold moves which by definition, cannot be planned.)—羅斯‧強森(Frederick Ross Johnson)
這是全球著名的《門口的野蠻人》(Barbarians at the Gate)一書中,主角羅斯‧強森 (F. Ross Johnson),雷諾-納貝斯克公司(RJR Nabisco)的CEO所說的一句話。透過此書,讓人體會網路和個人對世界經濟的操縱影響力之大;它揭露了CEO所擁有的巨大權與利,以及真正的「玩家」如何「翻手為雲,覆手為雨」。
世紀大收購:投資公司間的爭奪戰
《門口的野蠻人》講的是80年代末的「世紀大收購」,故事帶著傳奇色彩,格蘭‧喬丹(Glenn Jordan)導演將其拍成電影。在併購風氣盛行的美國80年代,KKR集團(Kohlberg Kravis Roberts & Co)與管理階層合作,槓桿收購(Leveraged Buyout,縮寫LBO)RJR Nabisco公司;以小博大,透過手段賺取豐厚利潤。
故事主角雷諾-納貝斯克公司(RJR Nabisco),是由「香煙大王」雷諾菸草公司(R.J. Reynolds Industries, Inc, RJR)與「食品大王」納貝斯克食品公司(Nabisco Brands, NABISCO)合併而成。1988年10月, RJR Nabisco公司的CEO強森在投資銀行希爾森公司(Shearson Lehman Hutton)的支持下,和管理層一起向董事會提出「管理層收購公司股權」建議,以每股75美元的價格收購自己的公司(當日公司股價是53美元),總計170億美元。管理層的建議方案包括,在收購完成後計劃出售RJR Nabisco公司的食品業務,只保留其煙草經營。
RJR Nabisco的食品。Photo Credit:Classic Film@flickr CC BY -NC 2.0
強森的出價看似高過市值,但華爾街投資銀行家們的反應則是:「這價出的太低了!強森簡直就在搶劫公司!」超高的福利、經理人階層揮霍無度,意味著這家公司藏著更多的現金流。華爾街的「收購之王」KKR公司看穿了這點,也投入RJR Nabisco公司爭奪戰。
與強森提出的計畫不同,KKR希望維持所有的煙草生意及大部分的食品業務;以每股90美元的報價收購87%的股份,並邀請了摩根士丹利、美林等在內的投資銀行加入其陣營。
高層退場「安全網」與華麗收購的金援
希爾森與所羅門兄弟公司合作籌措資金;但論策略、論融資,希爾森都無法與KKR抗衡。而強森管理協議的「金降落傘計畫(golden parachute)」曝光,也激怒了RJR Nabisco公司的股東和員工。藉由「金降落傘計畫」,若是RJR Nabisco被其他公司收購成功,強森及高層不僅能全身而退,還能因辭職而獲得巨額經濟補償金。強森這種貪婪的做法,使管理層收購失去了民眾的支持。
經過一個半月的激戰,最後KKR以每股109美元,總金額250億美元,獲得了這場爭奪戰的勝利,創下了當時的世界紀錄。相較於希爾森只願意給股東15%股份,KKR保證給股東25%。而強森也沒吃虧,領了5300萬美元的退休金「光榮」退場。
KKR創辦人之一,Henry R. Kravis在世界經濟論壇上演講。Photo Credit:World Economic Forum@flickr CC BY -NC-SA 2.0
此次收購在1989年2月簽約,收購價格雖是250億美元,但整筆交易費用卻達320億美元,其中以垃圾證券支持槓桿收購出了名的德崇公司收費2億多美元,美林證券1億多美元,銀團的融資費3億多美元,而KKR本身的各項收費達10億美元。另外,花錢無節制的例子,包括為了到反托拉斯委員會送審文件,就包了一架波音DC9飛機。
超過200名律師和銀行家參與;大通和花旗等銀行提供了145億美元的「槓桿收購」貸款,德崇和美林證券還提供50億美元的過渡性貸款,等待發行債券來償還。KKR本身提供了20億美元(其中15億美元還是股本),另外提供41億美元作優先股、18億美元作可轉債券以及接收RJR Nabisco所欠的48億美元外債。
當時聯邦銀行收支系統最高交割額不能超過10億美元,這筆交易龐大的金額須要分多次匯款,可見「世紀大收購」之名何來。
野蠻人的遊戲:高風險的槓桿收購
KKR是此收購案中的贏家,但因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,也使它聲譽大損。尤其是當年兩位《華爾街日報》記者所寫的暢銷書《門口的野蠻人》,讓大眾對KKR的印象是負面居多。
高風險的槓桿收購未必能帶給投資人利益,但許多員工可能因此失去了工作的保障;能確定的是,參與槓桿收購的經營團隊總是會得到極大好處。
以「門口的野蠻人」來形容唯利是圖的投資人實在微妙,帶來高報酬率的投資銀行,也正是拆毀許多企業優良門面的「野蠻人」。資本逐利性造就很多以短期目標出發的作為;除了利益,企業家更該懂得企業自身發展所帶來的影響,利用資本市場必須在合理的範圍,不該做「強取豪奪的野蠻人」。
參考資料:
封面圖片來源:401(K) 2012@flickr CC BY -SA 2.0
Leave a Reply